阳光高中ycyggz.com

高二语文试卷作文范文十八篇

2023-11-28 高二语文 点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语文试卷作文范文十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高二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

②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③古典文献中的人文主义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与今天的古典诗词启蒙热情,何尝不是殊途同归?

④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女方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但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规。

⑤在20xx年的新起点,舆论场上隐约兴起一股暴戾之气,不问是非,只看标签,口水乱飞,满城风雨,但谁都明白,对立和冲突永远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⑥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纽约州一所高中的学生罗瑞克极具表演天赋,把历任总统的表情模仿得栩栩如生,他把“山寨”照片放在网上后,获得粉丝无数。

②他非常擅长占卜,替人占卜,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能说中。但是占卜之术秘不授人,面对别人的虚心求教,他都不赞一词。

③坚持还是放弃就在一念之差,坚持不住的时候可能会后悔当初的冲动,怀念当初的安逸,当你坚持到终点时,才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一切以邻为壑的做法,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强权逻辑,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⑤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⑥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微视频通过讲述这些来自基层的十九大代表的平凡故事,来展现共产党人忠诚党和人民事业,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B. 网络虚拟空间具有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行为人在互联网传播并伪造虚假信息,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罪。

C. 社区居民要本着利己利人为出发点,增强“共享养老”的参与意识、奉献意识,多为“共享养老”贡献力量,如此,“共享养老”的火才能越烧越旺。

D.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并建立居民制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对农民来说是有益的。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本人将不胜感激。

B. 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 我谨代表总经理以及公司全体同仁,感谢各位拨冗光临我们的新年联欢会。

D.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汉乾v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乾v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B. 汉乾v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C. 汉乾v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D. 汉乾v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B.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C. 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最高长官。

D. 权,指暂代官职。在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署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居正志向高远,才气卓越。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了解他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

B. 薛居正冷静机智,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将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出面求情,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

C. 薛居正善于治理,处事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正奉命招集百姓,十日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复业。

D. 薛居正品端行正,深受重用。薛居正性情孝顺,行为纯正,从参与政务到担任宰相,共有十八年的时间,恩遇始终不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汉家宫阙动高秋”中,“秋”字照应诗歌题目,点出季节;“动”则写出了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浮动,为全诗定下了雄浑的感情基调。

B. “紫艳半开篱菊静”,作者移情于物,以静赋菊,写出菊花娴雅静穆的仪态,表达了对安闲宁静生活的向往。

C. “红衣落尽渚莲愁”,目睹眼前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红艳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D. “鲈鱼正美不归去”是说长安鲈鱼风味正美,自己正好享用,表示不急于离开之意。

E. “空戴南冠学楚囚”一句用典,借春秋钟仪事以抒发诗人愁苦之情,诗境深远,意味隽永。

2.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歌开篇以飞鸟作比,远离故乡的鸟儿尚鸣叫不止,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悲笳声中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B. 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埋身之地。诗人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C. “玉颜”反为“身累”,“肉食”却不与“国谋”,颈联中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对仗工整,议论深切痛快。

D.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慨叹。

E. 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四、情景默写

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篇2】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②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③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⑤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选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对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是建立在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基础之上的。

C.丝绸之路对内密切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则密切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关系。

D.丝绸之路联结着不同类型的文明,又联结着不同民族的人们,是重要的沟通交流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一条横贯欧亚的草原丝路,可见他们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

B.早期月氏、乌孙、匈奴,后来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与丝绸之路的联系,表明民族融合的延绵不断。

C.中原、巴蜀名茶输入西方、西域,西域、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密切了民族与国家间的关系。

D.唐朝时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宫廷、百姓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卑、吐蕃等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可见其在丝绸之路开拓上占据主体地位。

B.汉、唐、元、明各朝代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建立州县等,是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

C.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个重要的沟通渠道和交流舞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D.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未来的“一带一路”必将活跃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促进东西方交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

“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用老人自己的述说交代了他的家庭生活境况,目的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C.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却让人回味。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5.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被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5分)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南歌子

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小令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

B.词作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接近。

C.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

D.过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

12.这首词与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题材相类,但思想情感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喻人生是天地间的过客,光阴易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西方文明的品牌是英语,东方文明的品牌是汉语。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加上社会成员,约有3.5亿人在学英语,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企业家们的神经。英语培训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英语经济_____。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内英语培训机构与之_______,为英语热潮_______。他们纷纷打出“学习英语--迈向人生辉煌的第一步”“英语改变命运”等_______的广告语,与社会现实和社会心理相默契。在如今的中国,英语能力强往往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比如:熟悉西方的管理和经营、思路开阔、知识面广等等。英语品牌化经营对我们有何启示呢?()对中国国家品牌,汉语是这个品牌中最有文化内涵、最有战略意义和历史感的一个方面。因此,加速汉语品牌化进程,使之跻身于世界通用语行列,已迫在眉睫,而这必会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方兴未艾一呼百应推波助澜扣人心弦

B.欣欣向荣遥相呼应摇旗呐喊蛊惑人心

C.方兴未艾遥相呼应推波助澜扣人心弦

D.欣欣向荣一呼百应摇旗呐喊蛊惑人心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其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中国国家品牌来说,汉语是其中最有历史意义、最有文化内涵,也战略价值的一个方面

B.对中国国家品牌而言,汉语是这个品牌中战略价值,最有文化内涵,也最有历史意义的一个方面

C.从建立中国国家品牌的角度看,汉语是其中最有文化内涵、最有历史意义,也战略价值的一个方面

D.对中国国家品牌而言,汉语是这个品牌中战略价值、最有历史意义,也文化内涵的一个方面

16.在下列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打造国家品牌

B.中国必须打造国家品牌,以融入国际社会

C.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必须强化母语教育

D.必须打造国家品牌,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

17.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惟兄嫂是依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燕赵之收藏③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垣墙-,以当南日⑥烛之武退秦师

⑦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有泉侧出⑩单于壮其节

A.①⑥/②④⑩/③/⑦⑨/⑧⑤B.①⑥⑧/②③/④⑦⑨⑩/⑤

C.①⑤⑥/②③⑨/④⑩/⑦⑧D.①⑥/③⑨/④⑩/⑤⑦⑧/②

2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初一”称“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至于-,理固宜然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熟虑也⑤可谓智力孤危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⑦思厥先祖父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B.①⑤⑦C.②③⑤D.①③⑥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身体还好吧?”

B.多年不见,蒙您垂念,我这边说起来事事如意,一切安好,也遥祝您在异乡诸事顺畅。

C.邻居小伙平时总是西装革履,每次见到他,我都由衷地对他说:“在下真是风度翩翩!”

D.刚才李教授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希望他的发言能为各位抛砖引玉,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新媒体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独立性等优势。由于新媒体所传播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信息更为个性、自由、广泛。从实证数据来看。

①使新媒体在遗产旅游地意象的文脉属性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②高度个性、自由和广泛的信息传播内容

③这将大大增加其所传递信息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④高度互动、即时和独立的信息传播方式

⑤从而增强其实际传播效果

⑥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

A.⑥⑤②④①③B.③⑤④②①⑥C.⑥③②①④⑤D.③⑥④②⑤①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前不久,“佛系青年”词条火遍网络。不少青年把佛祖的无欲无求思想运用到自身:对待任何事情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云淡风轻,随遇而安。

有人说,这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些青年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能化解戾气,是压力下的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有人说,说什么“佛”,其实就是懒惰,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还有人说,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作。要求:①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规范书写,不少于800字。

【篇3】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无数瑰宝。它们是中国永远不能磨灭的历史,犹如朝阳,映在华夏文明的书页里。可在长河中,又能有多少文化古物能不被淘汰,不被从岁月的史书上抹去呢?

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的陈氏祠堂,已有730年历史,不过,这个历经九世的家族祠堂,正面临着被拆迁的危险,现在已经是一座空荡荡的孤楼。我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传统文化的结晶会面临沦陷。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夺走了我国无数古文物,可那时人们为何又要抢回来?因为那是中国的东西!看,现在没有人来抢,也没有人来破坏,中国的文物还是会消亡!

北京圆明园,已是废墟一片了,那是敌人冷酷的.铁骑下被烧杀抢掠的铁证啊!那一年,八国联军进犯,圆明园里的十二生肖铜像被夺走,无数瑰宝被掠夺、销毁。敌人走了,还将圆明园烧毁,那中国最美丽的皇家园林建筑啊,就这样被敌人付之一炬!可那不算什么,因为那是八国联军干的,现在国富民强,没有硝烟和战争,被毁的文物,都是中国人自己干的!无知的华人啊,醒一醒吧,不要让祖国陷入危难。

中国,不只是一个国家,它同时还是一位母亲。长江、黄河是它的血脉,峡谷是它的归宿,而矗立在她身上的,是她的孩子们。她用心哺育我们,用她坚实的臂膀担起了沉重的危难。而她的孩子们,正在用尽各种手段去折磨这位母亲。他们破坏了森林,污染了水源,现在,又把贪婪的目光转向了母亲的一切。无数文物的丢失,古建筑群被毁,这位母亲历经艰难险阻保留下来的文物,就要被她最疼爱的孩子们毁掉,这怎能不叫她心痛呢?

作为一个学生,我不能眼看着自己国家的文物被毁,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觉悟。可现在,又会有几个人去保护这五千年来的文物呢?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件东西,一只宠物跟自己呆久了,就有了感情,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感情。可是,五千年来,祖**亲尽力保护下来的心爱之物,就要被销毁,她再也见不到这些陪她经历多少风雨的“孩子们”了,她又如何放得下,如何不心痛呢?

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正在沦陷,无数建筑和古代群雕已成为文化废墟。在城市延续了数百年的活文化也在不断消逝。以这样的速度,不久的将来,中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昌盛了。消亡了的永远不会回来,正如鲜花,摘掉一朵就少一朵,保护好她,才有更多好的。历史不断在岁月的书上刻下文明,就是希望几千年的文化艺术不会丢失,请所有国人和我一起出力,保护这物价的中华民族的精魂。

【篇4】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玫瑰终将绽放出最动人的美丽。

——题记

山间的花儿知道,自己只能盛开一次,因此,它细心地张开每一片花瓣,细心调整每一片花瓣的角度和色彩,最终绽放出令人惊叹的高雅。

天上的彩霞知道,自己只能绚烂一次,因此,它细心地铺开每一片云霞,用心设计每一片云霞的浓重轻淡,用心舒卷霞光的灿烂和风采,从而成就了上帝领空那最美的花园。

青春的我们知道,我们只能年轻一回,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静静地守候成功殿堂的幸福花开。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遥想战国时代,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细节,把握好献璧于王而请指示于王的关键时刻,方能够有礼有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而一代剑客荆轲虽刚勇过人,但在“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的关键之处犹豫彷徨,致使良机错过,酿成了刺秦不成,荆魂归阴,血溅秦廷的莫大遗憾,亦为千古之人敲响了“切莫疏于细节”的警钟。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长于幽默而慎于细节,终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大师;贝多芬才华超人而又慎于细节,注重推敲每一个音符,他的交响曲才成为最美的“天堂之音”;我国历代的伟大诗人,文采雄奇而又秉承“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原则,才有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潇洒飘逸,才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奇别致,才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睿智哲理。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当然,这里的慎于细节并不是不辨本末;这里的细致入微,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胸有全局而又慎于细节,大智大勇而又细心慎重,这才是人生成功的有力保障。

山间的花儿,用细心描绘高雅;天空的云霞,用细心泼洒绚烂。我们——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也一定会用“慎于细节”绽放人生的美丽。

【篇5】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诚然,正如材料中所说的那样,一名六岁女童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丧命。死因是被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撞飞,要我说,这应该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要承担也是双方共同承担,而不单单限于一方,很显然的,这个司机也违规了,因为他在超速行驶。

针对此类案件,社会上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分析事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侥幸心理在搞鬼,不是吗?你我都无视规则,心存侥幸,企图节省一点的时间。然而这不是在跟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诸如社会上所疯传的动物园事件一样,游客为了逃门票,翻过墙壁走到内侧去观看老虎,可结果呢?结果可想而知,又一个糊途人士白白送了性命。此类事件引发社会热议。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心存侥幸,将生死置之渡外的人也真是太不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了,生命诚可贵,不可再重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些心存侥幸而丧命的人是不是显得过于愚蠢而缺乏乏理智呢?这是绝对的,缺乏理智是一个重要原缘故,不遵守社会规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责住意识,不对自己、对他人,为此,社会还是呼吁一下群众的责任意识,共建规则的良好社会秩序。

不仅仅是如此,还有很多实例,这些血淋淋的教训难道就不能唤醒我们的责任意识吗?道德的滑坡速度就提高的这么快吗?我们就不能变的成熟一点吗?不能理智一点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警醒,生活在社会当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问题的解决需要道德的教化,需要民众的觉醒,更需要我们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要有所遵循,守规矩是我们必要的品质。无论是谁,在我们社会大家庭中,任何人都要遵守规则,

不超越规则范围,不能做规则的破坏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规则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规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规则,自然界,人类社会就会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一切工作和活动都难以进行。正如一切体育运动那样,要是没有规则何来体育运动,篮球有篮球的规则,足球有足球的规则。试想:如果没有规则的话,篮球和足球运动还会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了规则,篮球和足球运动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让它变得无序甚至混乱。

由此可见规则的重要性。有规则我们就要去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则,失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关乎你我他的,需要你我他共同遵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6】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一个人走在拥挤的人潮,思绪总会东跳西跳,两旁过路的行人称托我的孤单。回忆不断向着目光呆泻的眼中攀援。冷风将我的衣角乱舞,却无法将回忆的长线剪断,所以只能等待着那些曾和我共享花开花落的朋友们可以记得我,回头看着来时的路。

久而久之,于是我就习惯了,习惯了孤独。可以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舔舐着自己酝酿依久的孤独,清晰感受着时光从指间流过,想抓住,却无法将它挽留。过去,一切华丽的境遇都被时间残酷的推进记忆的深渊。反复的问自己是不是应该放手。

后来告诉自己,时间会冲淡一切的,会忘记一切的。这样就不用这样折磨自己,可时间会冲淡一切吗?我反复的问自己,可自己切听不到一个真实的回答。有时候问着忘着,可接近模糊的往事却越加清晰,原来我还是不能忘记,只是骗了自己,骗了别人,却骗不了感觉。所以那感觉依旧存在,任眼泪划过脸颊,忘事飞过,让我忘记了要拭去那脸上伤逝的晶莹,难道还得为了这伤不可逆转的"友情等待吗?可怎么不等,是你们曾为我唱倾城月光。曾为我画未来的模样,映着落雪的窗,生命再荒唐而不凄凉,因为记忆有你们的过往。这样友谊可以和地久比天长,我怎么能不等你们回头呢?你们踏进那条不归的路途而我依旧期待着你们回头,因为我还不能忘,学不会凄凉和一个人过往。

黑夜那么长,模样善良的信任。我要如何抵御前途的风霜,没有你缝补的翅膀,我如何继续飞翔,可你们在我流泪之前教会我成长,坚强……

所以我等待着

亲爱的朋友们,愿你们能像教我时一样坚强和我一样不流泪,不彷徨。

这些东西,沉溺的东西,无法忘记的东西就是友谊。期待你们可以记得我,期待你们学会坚强和善良。

【篇7】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一、试卷整体评价

本次考试考察内容能涵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点内容。从考点的设置、考察角度和难易安排来说,符合目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命题仍然坚持重基础,查能力,看创新的命题思路。

二、语文知识部分

1、积累与运用:

1-4题考查字字形、词义、语病、句子链接;

选择题1、对于字形的把握,学生往往把简单的汉字搞忘,如“没精打采”的“采”认为是彩,“竞争”的“竞”认为是“竟”。

选择题2、对于成语的理解不够。如“形形色色”,该词从感情色彩分析是个贬义词,用在该句明显不适合。“不可理喻”“目不窥园”该词的意思不理解。

选择题3、对语病的判断,一直是学生的弱项。

选择题4、语句的排列,同学们把握不住主干,“是一幅山水画,”那么紧接着的一句是应该是表达山的,以此类推,就容易得出答案。

5―7文意理解,都属于文学基础的积累和运用和对句子的理解,考察学生识记、理解、记忆。难度适中,题得分率较低。

2、文言阅读选择题:8――10实词、句义、文义理解等方面的考察,难度适中,紧扣课本,基本体现文本内容的延伸。基础题失分很严重,特别是对字形和词义、病句。加强练习。

三、翻译、赏析和名句默写部分

1、试题:翻译、背诵及诗歌鉴赏。考查课内基本知识及诗歌鉴赏能力

2、答案:最高―满分18最低0。大多数集中在8-12失分较少体现在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第一题:共3.80%同学只得2分,描写江南生活好同学们很难理解,同学不能联系到诗中“画船听雨眠”,离答案要点。

3、默写名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的“作”写成“做”。20%的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

4、对策

1) 狠抓课内文言文基本字词关,做到一一对应,直译为主。

2) 诗歌鉴赏注意题目、作者、主旨、背景等,全面把握鉴赏。

3) 课内默写错别字的消灭仍任重道远。

四、现代文阅读

纵观第四大题难易程度适中,问题设计也比较巧妙而典型,考察也较全面。14题揣摩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5――17句子文意

做本题时,带着问题阅读,再找题干在文章的范围,筛选关键语;先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

14题是最简单也是学生答得最好的一个题,学生可以直接筛选关键语句,把原文中的句子组织起来形成标准答案。学生答案大都能抓住“谦虚”一词,但与标准答案还差一些。

15题“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具体指什么,相当于指示代词,就指前句,可是还有很多同学不会答,他们对于局面没有理解。

16题其实是一个通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这个题对他们是个弱点。

17题其实升华主旨的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表明意思。

五、语言知识应用

18题中等偏难,学生得分不高。究其原因,是对内容把握不到位;乌鸦喝水通过两幅图画,新旧对比就是一个新旧观念对比。对于图片内容表达,基本上还得分,图片寓意会做的就少了,问题就出现在不会通过现象看本质。

19题难度较不大,失分的不到20%。酒驾会引发交通事故,同学们会针对饮酒者和劝酒者说出得体的话语。

20题难度不大,句式的变换,据画线部分变换,画线部分是个比喻句。平均分2分。

六、作文部分

对学生作文分析:

1、以“奋斗”为话题,类似的作文,我们平时练得很多,学生基本上能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立意,作文形式上没有创新。优秀作文没有,本班最高44分,最低34分,高分段文章比例5%――7%;中段比例76%,低段比例大致17%。

2、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较为普遍。二是极少部分同学不注重审题扣题,有跑题偏题现象。三是很多学生仍然不注重书写。四是立意简单,不善于挖掘生活的深层面,内蕴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人云亦云。五是个性作文很少,这也折射出一个教学中强调“范文”的问题。六是语言平淡,写作表现手法简单,不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七是表达方法单一,不能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八是部分同学的结构松散,缺乏线索,过渡不自然,不能巧妙构思。中低段比例大约12%;有些作文不像作文,或根本没有立意、结构,乱涂乱写。

努力方面:

1、针对学生基础差,平时教学中得加强。反复练习。

2、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要注重大语文教学观,放得开,收得拢,不拘泥于教材,即要有驾驭教材游刃有余的能力,又要有超越教材纵横驰骋的开拓精神,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要靠教师的解放,只有教师敢走出这一步,才会有学生的作文生命线。

3、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读多了自然丰富了内蕴,语感就有了,这样长期坚持,厚积而薄发,效果定斐然。

4、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注重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反映生活。

5、坚决遏止学生“假大空套”式的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最忌无病呻吟。

6、注重个性化作文培养,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文体形式和语言风格,将佳作之魂魄融于自己的个性之中,一定会出力作。

7、引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有的放矢,要确定目标,每一次都应该有一个专题,如“细节描写”“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构思巧妙”等,要做到系列训练,有一个完整的强化结构。

8、要力求在作文评讲中求实效,讲评作文方式应不拘一格,每一次都要使学生激情勃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

9、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需要加强书写训练。

10、提高课堂效率,珍视学习和生命的每一分钟。尤其是布置作业中的重复训练,劳力而不出效的训练应坚决纠正,从而为学生留出自己的空间。

【篇8】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学年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试卷

20xx-20xx学年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12

制卷人:李敏

第I卷 阅读(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南极冰架崩裂暗示全球变暖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南极洲“拉森—B”冰架大崩裂是自上一个冰川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南极冰层的崩裂极可能暗示着全球变暖以及海平面升高。

研究者近日证实,在出现了35天的崩裂。据对沉积岩芯和氧同位素的分析,“拉森—B”的崩裂很可能是由冰架底部长期消融变薄以及全球变暖造成的冰架短期表层融化所致。近几十年来冰架表层正在加速消融。

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海平面显著上升。美国宇航局的冰川学家20利用激光高度计测量了南极洲6座冰川的厚度。测量结果表明,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专家指出,冰川消融与极地海岸周围冰架的逐渐消失有关。海水和大气温度升高,会直接使冰架底部消融,所以冰川就更容易滑向大海,加速其消失速度。造成冰架融化的“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通讯》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卫星观测到,由于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南极一个名为“拉森B”的冰架在年塌陷了。另外,在至间,南极洲有两座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了7倍,另外两座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了两倍。

对于南极东部的拉森陆缘冰出现大面积的突然解体,阿根廷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小组研究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拉森陆缘冰之下的海水变暖有关。1995年和2002年,拉森陆缘冰北部两块面积分别相当于卢森堡领土大小的区域分别解体,形成冰山。两次解体均在几个星期内完成,比南极陆缘冰通常的变化速度快得多。早先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南极地区气温上升导致了更多冰雪融化,融水渗入陆缘冰后加快了裂缝的形成和最后的解体。

但英国剑桥大学谢泼德领导的英、阿研究小组认为,气温上升这一理由并不充分。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拉森陆缘冰部分解体的主要原因可能并非表面融水,而是海水变暖后从底部对其所产生的消融作用。

陆缘冰一般是指位于南极大陆边缘、与大陆相连的浮动冰层,通常在由冰河流入海洋过程中形成。陆缘冰本身的解体融化对海平面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随着它的解体,原先受其保护的冰河等往往会加速融化,这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还可能对洋流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很关注陆缘冰的命运。 (摘自中国公众科技网)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

A.全球变暖造成冰架底部长期消融变薄致使“拉森—B”发生崩裂现象。

B.20至20间,南极洲有两座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了7倍,“拉森—B”即为其中之一。

C.南极冰层的崩裂是否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还不能过早地下结论。

D.如果极地海岸周围的冰架不消融,即使海水和大气温度升高,冰川也不会消融。

E.南极洲至少有6座冰川的体积正在日益缩减,尽管每年有数量可观的积雪添加,但无法弥补当年融化的损失。

2.从原文看,下列对“陆缘冰”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冰河的融化速度往往与陆缘冰的解体融化相关。

B.陆缘冰居于冰河与海洋的相交之处。

C.陆缘冰的解体对海平面变化会产生影响。

D.陆缘冰的解体会对洋流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95年和2002年,拉森陆缘冰北部的两个区域均在几个星期内解体,这说明拉森陆缘冰每次解体都只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

B.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问题得到遏制,南极冰架崩裂的现象也就可能不会出现了。

C.近几十年来,“拉森—B”冰架表层已加速消融,未来的时间内其消融的速度会更快。

D.如果拉森陆缘冰之下的海水温度和南极地区的空气温度都不再上升,拉森陆缘冰就会再发生大面积的突然解体现象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有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斑,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释]1.戆:性情憨厚而刚直。2.侑:劝,陪侍.特指饮食方面。3. 眴:眼珠转动。

4.下列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辈兴阑矣 阑:尽 B. 胡为来哉? 胡:胡乱

C. 有益无损益:增加 D.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 短:过错,缺点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属于描写戆子对其主“效愚忠”的一组是( ) (3分)

1戆者厉声曰、、、、、、挥拳逐去。2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 3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4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5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6奉命戍边,出狱治装。

A.1/2/3 B.1/3/5 C.2/3/4 D.3/5/6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为“戆子”作记,只是借题发挥,实际上是对朝廷言路及用人制度进行辛辣讽刺。

B.作者善于通过动作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描写“黠者”和“戆者”动作行为的句子,非常传神。

C.本文语言朴实,简练生动,虽然篇幅不长,但三个不同品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D.这篇文章把几个人物放在一起写,显得拉拉杂杂的,如果全篇只写一个人,效果会更好。

7.翻译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分)

1.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2.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秋夜寄二十二员外[注]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注]:邱二十二员外即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

8.将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对照着赏读,你发现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从后两句诗的“空”“落”两字中读出了什么味?请写出你的赏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乙 选考题(2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笑口常开(节选)

贾平凹

著作得以出版,殷切切送某人一册,扉页上恭正题写:“赠xxx先生存正。”一月过罢,偶尔去废旧书报收购店见到此册,遂折价买回,于扉页上那条题款下又恭正题写:“再赠xxx先生存正。”写毕邮走,踅进一家酒馆,坐喝,不禁乐而开笑。

大学毕业,年届三十,婚姻难就,累得三朋四友八方搭线,但一次一次介绍终未能成就。忽一日,又有人送来游票,郑重讲明已物色着一位姑娘,同意明日去公园xx桥第三根栏杆下见面。黎明早起,赶去约会,等候的姑娘竟是两年前曾经别人介绍见过面的。姑娘说:“怎么又是你?”掉身而去。木木在桥上立了半晌,不禁乐而开笑。

好友x君,编辑十五年杂志,清苦贫困,英年早逝。保存下那一枝笔和一副深度近视镜。租三轮车送亡友去火葬场火化,待化的队列冗长,忽见墙上张贴有“本场优待知识分子”,立即返回取来编辑证书,果然火化提前,免受尸体臭烂,不禁乐而开笑。

居住于A城的伯父,沉沦于二十年右派生涯,早妻离子散,平反后已垂垂暮老,多回忆早年英武及故友。我以他大学的一位女生名义去信慰藉,不想他立即复信,只好信来信往,谈当年的友情,谈数十年的思念,谈现在鳏寡人的处境,及至发展到黄昏恋。我半月一封,连续四年不断,且信中一再说要去见他,每次日期将至又以患病推延。伯父终老弱病倒,我去看他,临咽气说:“我等不及她来了。她来了,你把这个箱子交她。”又说一句“我总没白活。”安详瞑目。掩埋了伯父,打开箱子,竟是我写给他的近百封信,得意为他在爱的幸福中度过晚年,不禁乐而开笑。

陪领导去某地开会,讨论席上,领导突然脖子发痒,用手去摸,摸出一个肉肉的小东西,脸色微红旋又若无其事说:“我还以为是个虱子哩!”随手丢到地上。我低头往地上瞅,说:“噢,我还以为不是个虱子哩!”会后领导去风景区旅游,而我被命令返回,列车上买一个鸡爪边嚼边想,不禁乐而开笑。

夜里正在床上半醒半睡,有人影推门闪进来,在立柜里翻,翻出一堆破衣服和书报,扔了;再往架板上翻,翻出各类米袋子、面袋子和书报,扔了;在桌斗里又翻,是一堆读书卡片,凑眼前看了看,扔了。咕嚷了一句顺门便走,我在床上说:“朋友,把门拉上,夜里有风的。”小偷把门拉上了。天明起来整理房间,一地乱书乱报,竟发现找了好久未找着的一份资料,不禁乐而开笑。

出外突然有人迎面过来打招呼,立即停下,作疑惑状。“你不认识我了?”“怎么不认识!”于是握手,互问哪儿来,到哪儿去,互问老人康健孩子可乖,互说又胖了,又瘦了,半天的淡而无味的话。分手了,终想不起这是谁,不禁乐而开笑。

弄文学的穷朋友来家侃山,酒瘾发而酒瓶仅能空出一杯酒,取马鬃四根,各人蘸吮,却大声划拳:“三匹马,五魁手……你一盅(鬃)!我一盅(鬃)!”窗外卖茶蛋的老妪对老翁说:“怪不得咱出钱让人家写文章宣传咱不干,人家钱多酒量也大,喝了整晌也未醉!”听着不禁乐而开笑。

路过一条小巷,忽见有长队排出,以为又在出售紧俏物件了,急忙列入其中,排到跟前,方见是巷口唯一的厕所,居民等候出恭,不禁乐而开笑。

去给孩子买一双袜子,昨日看时价是一元,今日是一元二角,怏怏出店门,打响一个喷嚏,喷带出一口痰。正想是售货员在嘲笑我,我方有喷嚏打出,一位戴“卫管员”袖章的人却责斥我吐了痰要罚五角钱。掏出那一元钱,卫管员没零钱找,遂再当地吐一口,愤愤而走,走过十步,不禁乐而开笑。

写完《笑口常开》草稿,去吸一根烟,返身要誊写时,草稿不见了,妻说:“是不是一大页写过的纸,我上厕所用了。”惊呼:“那是一篇散文!”妻说:“白纸舍不得用,我只说写过的纸就没用了。”急奔厕所,幸而虽臭但未全湿,捂鼻子抄出一份,不禁乐而开笑。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写人生的酸甜苦辣,写世相百态,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无奈,也透露出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

B.本文看似俏皮嘲弄的语言形式下,实则含有一些深沉动人、耐人咀嚼的东西。

C.本文所叙之事,很有趣味性,但各故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删除一个两个,对文章一点影响都没有。

D.本文采用一线穿珠的方法,“笑”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根主线。

E.本文的语言很通俗易懂,但似乎缺少一点文采,尤其是“不禁乐而开笑”一语在文中出现多次,显得很罗嗦。

12.本文的语言有一种强烈的幽默感,试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达成这一艺术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题为“笑口常开”,作者是否善意地嘲笑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题记中说“《笑口常开》其实是哭口常开。”你从本文中看到了哪些令人欲哭的东西?请找出来,作点分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5—18题。

银牌,重似金牌

在冬季奥运会昨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名将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以总成绩204.48分夺得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受伤获得银牌,申雪/赵宏博获铜牌。

意大利都灵时间13日21时21分。意大利著名歌剧作家普契尼创作的《蝴蝶夫人》乐曲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响起。分别身穿黑白衣服的赵宏博、申雪深情对望。赵宏博一如往昔的沉静,申雪的眼中却多了一丝关切。滑行顺畅、起跳有力、螺旋线优美……在短暂的动作稍紧后,赵宏博和申雪完全进入了状态。在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赵宏博腾空而起,如一道黑色闪电,转体三周,稳稳地落到冰面———令人担心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就这样轻松地成功了。之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五次热烈的掌声响起,为的是这个脚腱断裂后才半年就站立在冰面上的刚强汉子。音乐终止,掌声、欢呼声长达数十秒。

“124.59!”自由滑分列已经出场的15位选手的首位,加上短节目的62.32分,他们的总分也排到了首位。不过十几分钟后,最后的决斗开始了。短节目中成绩最好的四对选手依次上场。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俄罗斯王牌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顶住压力,以近乎完美的表演得到高于赵/申组合的分数。中国队花样滑冰金牌的突破希望,寄托在了三对中国选手中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身上。

22岁的张昊轻松地微笑出场,21岁的张丹则神情有些严肃。表演开始不久,意外发生了:张丹在完成被认为唯一可以击败强大对手的秘密武器———抛四周跳时失败,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再飞速滑行撞向挡板。张丹想站起来,又重重地倒了下去,她左腿内侧已经严重拉伤。

音乐突然停止,观众哗然。张昊轻轻拉起张丹,“还能滑吗?”这位清秀的哈尔滨姑娘点了点头,然而刚站起来又疼得蹲了下去。张昊把她扶到出口处,他已经不打算再上场比赛了。体育馆很静,观众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张丹,掌声一阵响过一阵。两分钟后,张丹对拍档再次点头:我行!

音乐再次响起。那是《龙的传人》。张丹忍着剧痛滑向场中央。他们开始只是慢慢地滑,慢慢地做动作。顷刻,张丹加速了!张昊跟上,节奏又回来了!重新开始的表演是那么完美,那三周接两周跳、抛三周跳,张丹都完成得那样精彩出色。他们就在没有停过的掌声中完成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表演。

张丹在张昊的搀扶下滑到打分区,一直咬牙完成比赛的姑娘一见到教练姚滨,眼泪才簌簌淌下来:“对不起!”等候比分时,张丹的左腿已被队医包扎得严严实实。

“189.74分”,张丹/张昊超越了申雪/赵宏博夺得银牌!一旁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如释重负地拥抱在一起,观众却把更热烈的掌声给了张丹和一旁的赵宏博。因为那一刻,他们感动了全世界。

[相关报道] 何振梁:他们是英雄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阎涛、刘阳)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在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张丹张昊和申雪赵宏博两对花样滑冰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震惊里全世界,他们是中国的英雄。”

何振梁谈到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时,眼含热泪。对于张丹/张昊在受伤后坚持完成比赛,何振梁说:“这种精神震惊了全世界,本来他们可以放弃比赛,但他们决不放弃,拼全力去完成,很了不起!”对于申雪/赵宏博的表现,何振梁说:“他们的精神很顽强,虽然赵宏博的膝伤刚好,但他们发挥得十分不错,两人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

何振梁说:“比赛的名次已经不重要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这种精神值得全国人民高兴。”

张丹:我决定继续比赛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高鹏、王镜宇)张丹在赛后说,摔伤后继续参赛是她自己的决定。

开场后不久,两人便向至今无人在大赛中完成的“抛四周跳”发起冲击,然而张丹在落地时双腿叉开,重重摔在冰面上。重新站起来后,张丹已经无法再继续做动作。人们以为他们将放弃比赛,只见教练姚滨同两人说了几句话,他们又重新回到了冰场。

“(继续比赛)不是教练的意思。奥运会四年才一次,我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张丹解释说。

姚滨:最残酷的比赛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王镜宇、阎涛)赛后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说,这是他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比赛,姚滨说,当时张丹/张昊做“抛四周跳”那个动作时,起跳很好,但是张丹在空中转到最后一圈时有些犹豫。结果落地摔倒,左腿内侧膝关节重重地磕到冰上。

姚滨承认,在是否让张丹继续比赛的问题上,当时自己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看,不希望她继续参赛。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他们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根据我们多年来驯良的情况,这个时候决定权完全在他们自己。

15.下列对这系列报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这组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借助多人对该事件的态度,赞扬了张丹、张昊在赛场上表现出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B.张丹受伤后忍痛坚持比赛,记者周方平在报道中详细纪录了她在比赛中精彩出色的动作及发自肺腑的拼搏之言、愧疚之声。

C.张丹/张昊第一次出场时没有介绍音乐,第二次出场才点明音乐是《龙的传人》,记者是想借音乐之名来表现运动员的精神之源。

D.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认为,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震惊了全世界,其实体育运动比赛的名次是不重要的

E.在是否让张丹继续比赛的问题上,由于教练的不置可否、不敢负责的态度,促成了张丹独立自主、永不放弃的精神表现。

16.一直咬牙坚持完成比赛的张丹,一见到教练,眼泪便簌簌淌下来:“对不起!”在“对不起”这三个字中,你读到了什么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获得的是“银牌”,题目为什么说“重似金牌”,有人认为,这样的笔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你的看法怎样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超的简历颇为“可观”:全国重点大学湖南大学本科毕业,专业是炙手可热的计算机,技能一栏还写着“获得华为3COM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等内容。

B.中国的体育界为什么在没有出成绩的时候,大家可以是肝胆相照,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而真出了成绩之后,却会出现这种师徒反目的现象呢?

C.作为一个海洋国土比较辽阔的大国,通过例行性的演练,提升海军战斗力是行使其正当权利,别国不应对此说三道四。

D.为了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上,他率先搞了个对外“全面开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外来投资。然而,“庙”建好了,“和尚”却不多,那个阶段,开发区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20.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悬空寺的木头是当地产的.铁杉木,非常适合于建筑、造船和车辆。

B.近两年中,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务会所做的审计工作报告,共列举了审计查处的23件大案要案,审计报告所揭露的触目惊心的一桩桩案件震动了全国。

C.29日拂晓,红30军主力相继渡江投入战斗,攻占西岸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等制高点,并击退援敌1个旅。

D.发生这样的大事,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他却“不作为”,不能说他没有责任和严重失职。

21.英华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要求学生们暑假期间各自联系一个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是该校学生,想去联系一家福利院,当你走进福利院主任办公室时,向主任说些什么,怎么说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用语准确、简明、得体,不出现真实姓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100字)(8分)

阳光照在他脸上,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嘱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他迈开步子朝前走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不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C.E(A.从原文看,“拉森—B冰架的崩裂有两个可能的原因,这里只说了其中之一,概括不全面,不符合文意。B.从原文看,“拉森—B”是塌陷了,不在融化的冰川之列。C.正确。从第一段可找到答案。D.错。冰川的消融与冰架的逐渐消失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取决于冰架是否消融。E.正确。从第三段可看出。)

2.D(A.正确。冰河受陆缘冰的保护,一旦陆缘冰解体,则受其保护的冰河等往往会加速融化。B.正确。C.正确。其影响是间接的,但有影响。D.此表述不符合原文之意。原文只是说“可能”,故不能做肯定的表述。)..

3.B。(A.由两个特例不足以推出全部。B.正确。造成冰架融化的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遏制了这一祸首,冰架崩裂的问题就可得到解决。由或然到或然,推断成立。C.错。从原文看,拉森陆缘冰之下的海水温度和南极地区的空气温度的上升都只是导致拉森陆缘冰解体的“可能性”因素,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尚不能确定,故此推断不能成立。

二.(一)4.B 胡:疑问代词,什么。 5.B 6.D

7. 1)买多了酒会损失钱财,喝多了酒会伤害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呀!

2)古人有羹汤弄脏朝衣,蜡烛烧燃了胡须都不动声色的,您能说却不能做吗?

3)把失去官位看作是抛弃草鞋,甘心降职贬谪就像是乐于回家一样。

附参考译文:梅庄主人在翰林院供职。他有三个奴仆:一个聪明,一个老实,一个憨直。

一天,同在翰林院的官员们到梅庄主人家小聚,酒喝得正畅快时,主人说:“我们兴致也差不多了,哪儿有歌伎来给我们助酒呢?”聪明的仆人马上回答说:“有。”接着他又担心憨直的仆人会有话说,就告诉主人,找个别的理由把他支使出去。叫老实的仆人看门,而他亲自去请歌伎。歌伎还没有来,憨直的仆人已经办完事回来了,看见两个人怀抱琵琶来到门口,就惊讶地问:“为什么到这里来?”聪明人说:“这是奉主人的命令。”憨直的人厉声说道:“我在这里当仆人十多年,从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进出,一定是主人喝醉了酒吩咐的话!”他挥动拳头,把歌伎赶了出去。客人们闹哄哄地散了席,主人感到对不起他们。

一天夜里,主人点灯饮酒,校勘书籍。天气寒冷,酒瓶已经喝空了,脸上还没发红,聪明人用目光示意老实人再去买酒。老实人在路上碰见了憨直的人,憨直的人夺下酒瓶,回来规劝主人说:“今天喝二瓶,明天喝三瓶,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买多了酒会损失钱财,喝多了酒会伤害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呀!”主人勉强点头同意他的话。

不久,主人改官为御史。早晨上朝前,书童为主人举着灯,灯油倒出来弄脏了主人的朝服,聪明的人跺着脚说:“不吉利!”主人很生气,叫老实人用棍子打书童,憨直的人上来阻止老实人,并说:“我曾听您说:古人有羹汤弄脏了朝衣、烧着了胡须都不动声色的,您能说却不能做吗?”主人把怒气转到憨直的人身上,说:“你是想赚得直言敢谏的名声呢?还是想表现恩惠来讨好呢?”憨直的人回答道:“恩惠是您施予的,我哪里有呢!我奉献愚忠,您却说我赚取直言的名声!您现在身居掌管纠察的官职,将来跪在天子脚下,和天子争论是非,在朝廷上班,和大臣们争议兴革利弊,把失去官位看作是抛弃草鞋,甘心降职贬谪就像是乐于回家一样。您也是为了赚取直言的名声才这样做吗?别人也会认为,您是为了赚取直言的名声才这样做吗?”主人说不出话来,只好表示感谢,但心里却很记恨这人。

从此聪明人整天窥察憨直的人的过错,引诱老实人一同挑拨离间,劝主人赶走憨直的人。正逢主人获罪坐牢,谄害没有成功。没多久,主人奉命戍守边疆,出牢来整理行装。这时聪明人已经逃走了,老实人也竭力请求到别家去做仆人,憨直的人却捋起袖子上前说:“这是我们主人报效祖国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报答主人的时候啊!我愿意去!”他忙着买马、造车、制作帐篷、准备干粮,跟着主人去边疆。于是主人叹息着说:“我原来认为聪明的人有作用却不能任用,憨直的人倒是可以任用的;老实人可以任用却实在没有作用,倒是憨直的人有作用啊。”

主人把憨直的人收养为儿子,取名“戆子”。

(二)8.前两句实写诗人自己在凉秋之夜边散步边沉吟,思念友人;后两句运用想像,写友人在连松子落地声都听得到的幽静的“空山”中大概还“未眠”的情景。这是“虚实结合”的写法。(答到“实写”得1分,“运用想像”或“虚写”得1分;答“虚实结合”得2分)

作用: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同一时间中的不同空间的两幅画面,怀人之心和被怀之人两地神交,互相思念,有如晤对。人虽相隔两地,相思却近在咫尺,更好地抒发作者思念友人的一片深情。(看到两幅画面1分,抒深情1分)

9.由于山中空旷,人迹罕至,所以静得连细小的松子落地声都听得见,这夸张性的细节描写,以有声反衬无声,渲染了学道人所处的典型环境的幽静。(3分)当然这样写的目的还是为了写人——能听得见细微声响的友人,他还“未眠”吧,为何“幽人”还“未眠”?这又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像——友人此时一定也在想念诗人韦应物吧。(2分)

10.1)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2)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3)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三.11.C.E(C.本文所写之故事,看似无关联,实则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主旨的,任删一个,都影响文章的表达。E..“不禁乐而开笑”一语的反复使用并不显罗嗦,它使全文形成一种特有的节奏,各段之间也因之产生一种内在的联系。)

12.对比、寓庄于谐等手法。

13.是。作者嘲弄了虚伪、自私、盲目从众等不良习气。

14.“殷切切”送人的著作,不幸很快在废旧书报收购店见到;“年届三十,婚姻难就”,三朋四友八方搭线物色着的一位姑娘,不巧却是两年前曾经别人介绍见过面的;“英年早逝”的朋友,得到的“优待”竟是提前火化;沉沦于二十年右派生涯,妻离子散的伯父所欣慰的黄昏恋恋人竟是自己的侄儿、、、、、、作者笔下看似好笑的故事,实则让人感到许多沉重。

四.15.A C(B项在报道中,记者没有详细纪录张丹精彩出色的动作和拼搏之言。D项何振梁先生认为是本次比赛的名次不重要,并非认为所有体育运动比赛的名次不重要。E项对教练的态度概括为“不置可否、不敢负责任”是不准确的。)

16.在忍受巨大伤痛和精神挫折的情况下,还要说“对不起”,其内心含意不只是对不起教练,同时还包含了她对国家荣誉的一种歉意。

17.张丹/张昊的银牌,不单是花样滑冰技艺的评分,而且还包含对张丹/张昊永不放弃精神的赞扬,标题“银牌,重似金牌”,正是用优美的文学语言赞美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并没有违反新闻的真实性。

18.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评分:1有没有探究味道 2 是否言之有理 3 会不会分析 4 是否语言通顺流畅。

五.19.A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含贬义。

20.C(A.“适合、、、、、、车辆”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触目惊心”应置于“案件”之前。D.如果将“没有责任”和“严重失职”视为并列关系,则“不能说他没有责任和严重失职”的说法自相矛盾;如果将“责任和严重失职”视为同受“没有”修饰的联合短语,则“责任和严重失职”重复累赘。

21.示例:主任,您好!能打扰您一会儿吗?我是英华高中的学生,我叫XX。学校号召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社会。今天,有点冒昧,希望您能在贵院给我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学习,尽力把工作做好!

以下内容一点给1分:写出1)问好、2)自我介绍、3)说明来意、4)表达得体、5)完整。

22.阳光照在他脸上可扩充为比喻或拟人句: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嘱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可扩展为排比句;也可以使用其他修辞手法,贴切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篇9】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3分)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年十四,入见太宗,因留宿卫。天麟好学不倦,于诸国书语无不习。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宗王征西域,以天麟为断事官。

宪宗六年,遣天麟使海都,拘留久之,既而边将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天麟被拘留二十八年,始得还,世祖大悦,赏赉甚厚。拜中书左丞,兼断事官。天麟辞曰:“臣奉使无状,陛下幸赦弗诛,何可复叨荣宠。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帝嘉其诚,褒慰良久,从之。

有谮丞相安童尝受海都官爵者,帝怒,天麟奏曰:“海都实宗亲,偶有违言,非仇敌比,安童不拒绝之,所以释其疑心,导其臣顺也。”帝怒乃解。江南道观偶藏宋主遗像,有僧素与道士交恶,发其事,将置之极刑,帝以问天麟,对曰:“辽国主后铜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未闻有禁令也。”事遂寝。天麟年七十余,帝以所御金龙头杖赐之,曰:“卿年老,出入宫掖,杖此可也。”时权臣用事,凶焰薰炙,人莫敢言。天麟独言其-,无所顾忌,人服其忠直。

成宗即位,加荣禄大夫、司徒,大宴玉德殿,召天麟与宴,赐以御药,命左右劝之酒,颇醉,命御辇送还家。武宗即位,进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卒,年九十二。赠推诚宣力保德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忠宣。

子圭,累官治书侍御史,迁枢密副使,复为侍御史,拜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荣禄大夫、南台御史中丞,卒。次子怀都,初袭断事官,累迁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慰使。孙哈蓝赤,袭断事官。

(节选自《元史?石天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边将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寓:暂时住在。

B.有谮丞相安童尝受海都官爵者谮:诬告。

C.所以释其疑心,导其臣顺也释:解释。

D.有僧素与道士交恶,发其事发:揭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

B.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

C.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

D.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天麟好学博识,颇受皇帝恩宠。石天麟历经几个皇帝,其才能都得以认可,几个皇帝都对他恩宠有加,年衰后甚至被赐以金龙头杖。

B.石天麟有胆有识,喜欢表现自己。有寺僧告发道观私藏宋主遗像石天麟知道后就向皇帝进言,说这种情况可以理解,西京都还有辽国主后的铜像。

C.石天麟忠于朝廷,关注朝廷大事。他被拘留在海都时,还设法说服边将要以恩宠宗义为重,营救了被劫持的皇子;有人诬陷安童,他向皇帝力谏,安童才得以脱险。

D.石天麟贤能谦恭,其德泽被后人。石天麟贤能刚正,是几朝功臣,他的品行对子孙有深远影响。两个儿子都官至卿相,孙子也承袭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5分)

(2)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8.这首诗开头两句从描写什么入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9.“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句中有两个字用得很好,请找出来并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2)《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归去来兮辞》中深信自己为官错误,归隐正确的两句诗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先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写在括号里。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回家

朱道能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

刚唠了几句,爹来了。

“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有人对他说:“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也有人对他爹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娘说:“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

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

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娘嗔怪道:“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吃菜,吃菜……”

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说:“爹,你少喝点。”

娘说:“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

爹说:“没事。”

又是一杯。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

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娘说:“你爹是高兴啦。”

他点点头。

“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

纸片片?他愣住了。

娘说:“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他说:“算了吧,你爷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

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

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娘还在说:“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

“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说着,娘就笑出了声。

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

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他鼻子一酸,说:“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选自《天池》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语言多用口语,质朴自然。小说多处描写人物对话,既能揭示人物的心理,又能彰显文章的主旨。

B.文章使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还多处使用修辞手法。

C.在“他”与儿子蛋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就没给父母写过信了,不写信的原因是父母不认字。

D.“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一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折射出父亲内向的性格特征。

E.文章写娘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包里装着明信片,“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表明了爹娘珍视的程度,也是对儿孙爱的程度。

(2)文章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6分)

(3)简要概括-谈论“明信片”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也有人说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D.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提前加入有车族,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B.刘良欢认为,既然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打车软件带来的不公采取了措施,同理,该部门也应为打车软件带来的不诚信提供纠纷解决。

C.-《一九四二》以直面“遗忘”的方式,把人们带到了灾难现场,掀起了人们追忆历史的热潮。

D.针对今年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况,首都机场将加强航站楼前交通管理,加大楼前违章停放车辆的拖移和处罚力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千百年来被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

①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

②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

③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

④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

⑤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

⑥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

A.①⑤②⑥③④B.③①②⑥⑤④

C.①②⑥⑤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水样的沈从文用水浇灌了他水样的作品。沈从文,这条湘西的清水征服了峭岩,

①,滴穿了磐石;托起了白浪滩头的乌篷船,润泽了苍崖翠壁间的杜鹃花,

②。③,他的生活美如水,他的作品纯如水,他永远光鲜,永远芳醇,永远润泽世人。

17.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身处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脉动。请你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意蕴确切,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句式大致相近。(6分)

例如:大暑——热烈的极致,蝉歌如雨。

①节气:解读:

②节气:解读: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上班、下班,上课、下课,睡着了、又醒来……我们以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感也在岁月的洗刷下,变得更加一文不值,就如同一个老妇的衣箱底层、那套尘封已久、再无人问津的嫁衣。每天看着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你可能都不曾发现,还有一个穿插其中的龙套,叫细节。也唯有在看似空旷的舞台上,看见了它们,生活的深刻和丰富才可能变得一览无遗。

要求:立意明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分析: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B(分析: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而不是“古典诗歌”,题干缩小范围;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项,原文说“对优秀的-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题干中针对的是“古典诗艺”。)

3.A(分析:A项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C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4.C(释:消除。)

5.A(从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上看,B项中的“因语以宗亲恩义”应从其所在的切分单位内断开出来;C项中的“同归”和D项中的“臣相亲狎”不可单独断开,应归并到其前面的切分单位内。)

6.B(“喜欢表现自己”,“知道后就向皇帝进言”,这两种情况都不对。是皇帝向他咨询时,他才表达自己看法的。)

7.(1)太宗命令中书令耶律楚材整顿各种政务,选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辅佐官员,天麟也在其中,赐名蒙古台。(译出大意3分,“厘正”“贤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何况臣见识才能都浅薄,年老力衰,哪里还能任职执政?恐怕徒然留给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诏命。(译出大意3分,“年力衰惫”“徒”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开头两句从形象地描写雨后愚池的景物入手(2分)。渲染出一幅雨后天晴,残云飘散,阳光灿烂的清新明丽的景象(2分),照应了文题“雨后晓行”(1分)。

9.“临”和“惊”(各1分)。“临”字生动地写出了夜雨之后,池水上涨水面愈加开阔,高树下临愚池的景象(1分),突出了高树这个主体,与下句雨从高树上因风飘落联系更加密切;(1分)“惊”字运用比拟手法,(1分)生动地描写了高树宿雨,经晓风一吹,仿佛受惊而洒落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愉悦。(1分)

10.(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每句1分,共6分)

11.(1)AE(A项3分,E项2分,C项1分。C项,父母不识字只是部分原因且非主要原因。B项错在并无没有多处修辞手法。D项属于神态、动作描写,而非外貌描写。)

(2)开头话语描写的作用:①侧面描写写出了爹盼儿归的急切心情,如:你爹都来瞄几趟了。②照应题目“回家”如乡邻们见他热情地招呼。③交代谈话的地点“小商店”,照应后文“纸片片”邮递地点。(每点2分,共6分。本题比较简单,对话在文章的开头所以有“点题”的作用,“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与下文的情节有照应,侧面烘托父亲盼儿归来的急切心情。)

(3)①疑惑与尴尬。“他愣住了”“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②羞愧与自责,“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他感觉脸在发烫”。③感动与坚定。“他鼻子一酸”“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每点2分,共6分。本题的回答要抓住“我”心理活动关键词,“愣住了”“跟着笑”“感觉脸在发烫”“鼻子一酸”。最后简单概括即可。)

(4)观点一: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①儿子独自回来过年,父亲母亲依然很高兴。“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娘说)“你爹是高兴啦。”②父母不希望儿子年年回家过年,希望这样能减轻儿子的负担。“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③满足于儿孙在过年时能寄个卡片表达问候。“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观点二: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①儿子回家过年才突然发现父亲的苍老羸弱。“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赢弱。”②儿子平时无法回家,也很少给家里写信问候父母。和儿子一起写明信片的事情也网诸脑后。③听到母亲劝自己过年不要回来的劝告,很难过并决心要改正错误。

(答出主旨给2分,另外答出一点可得2分,打出3点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本题的回答具有开放性,考生要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现实来回答,注意答题时,观点要鲜明,条理要清楚,不能脱离文本。)

12.(1)BC(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D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与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无因果联系。E“遗憾之情”的对象错误,原文说的是“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

(2)①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②他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③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对一点给2分。解答本题要从原文找到题干涉及的信息区域,从中分析出林庚先生学术研究取得非凡成就的三个原因,注意到原文中起暗示作用的关键词句“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就可以轻松作了回答。)

(3)①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族形式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②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③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严谨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对一点给2分。既然题干问的是“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中的“魅力”何在,那就要抓住“魅力”在“诗歌”“学术”“人格”三个方面的体现,从原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概括整合就可以正确作答。)

(4)观点一:人生作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洒自如,诗意生存。

理由:①林先生自幼心理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③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观点二:-远瞩,孜孜以求,执著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

理由:①林先生首先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由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②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③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考生,教学出色;离去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其中观点明确,理由只要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原文标题和关键语句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13.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从语境意义上看,第二空应选“一蹴而就”。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从语境意义上看,第三控应选“浮光掠影”。)

14.C(A项中途易辙,“提前”前加“他们”;B项宾语残缺,“纠纷解决”后加“的途径”;D项“加大”和“拖移”搭配不当。)

15.D(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整个材料是在说歌曲的发展过程,器乐时代歌曲的地位很低,所以③紧承前面,然后说歌曲的迅猛发展①⑤②⑥,最后④是歌曲时代的形成。)

16.①冲破了荆丛②播扬了吊脚楼头的千古情歌③他的为人清如水(根据前后句式和意义的提示,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17.参考示例:①立春——开春的节日,鸟语花香;

②惊蛰——第一声蛙鸣,唤醒沉睡的大地。

(每题3分,共6分;每题意蕴解读正确、富有诗意2分,形式大致相近1分)

18.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有话题的要求,审题时方向就更明确了,核心词汇是“细节”。细读材料,发现有一个关键语句,“也唯有在看似空旷的舞台上,看见了它们,生活的深刻和丰富才可能变得一览无遗”。可以得出结论,“细节”与“生活的深刻和丰富”相关,所以类似“细节决定成败”的立意是不准确的。应关注从细微处发现深刻,即“以小见大”。

【参考译文】

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十四岁时,入朝觐见太宗,因而留任宿卫。天麟好学不倦,对于各国文字书籍无不学习。太宗命令中书令耶律楚材整顿各种政务,选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辅佐官员,天麟也在其中,赐名蒙古台。宗宗征讨西域,任命天麟为断事官。

宪宗六年,派遣天麟出使海都,海都拘留了他很久,后来守边的将领劫持皇子北安王前往海都处,暂居在天麟的住所。天麟逐渐与海都的执政大臣相亲近,因而告谕他们宗族相亲的道理,以及臣子去逆归顺避祸求福的道理,海都听到后懊悔感悟,于是遣送天麟和北安王一同返回。天麟被海都拘留二十八年,终得以返回,世祖大喜,赏赐他甚为优厚。任命他为中书左丞,兼断事官,天麟推辞说:“臣出使没有功绩,幸而蒙陛下赦免不杀我,怎么可以再求荣宠?何况臣见识才能都浅薄,年老力衰,哪里还能任职执政?恐怕徒然留给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诏命。”世祖赞许他的诚恳,褒奖慰劳许久,终于同意他辞职。

有人诬告丞相安童曾经接受过海都的官爵,世祖很恼怒,天麟上奏说:“海都是皇室宗族,虽偶尔有不顺的言谕,却不能与仇敌相比,安童不拒绝海都的官爵,是要解开他的疑心,引导他以臣子顺从君主。”世祖的愤怒终于平息下来。江南地区的道观,偶尔藏有宋朝皇帝的遗像,有位僧人素来与道士互相仇恨,揭发了这件事,准备对道士处以极刑,世祖将此事询问天麟,天麟说:“辽国皇帝皇后在西京的铜像,至今还有保留的,没有听说有禁令。”事情于是作罢。天麟七十余岁时,世祖将自己用的金龙头拐杖赐给他,说:“卿年老了,出入宫廷,可以拄着此杖。”当时权臣执政,气焰嚣张,没有人敢说话。唯独天麟指出他的-,无所顾忌,人们都佩服天麟的忠诚正直。

成宗皇帝即位,加封他为荣禄大夫、司徒,成宗在玉德殿举行盛大宴会,召天麟参加宴会,赐给他皇帝用的药,命令左右向他敬酒,颇有醉意,成宗命令用自己的车子送他回家。武宗皇帝即位,进官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去世,享年九十二岁。赠予推诚宣力保德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号忠宣。

儿子石珪,历官治书侍御史,改任枢密副使,复任侍御史,任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为荣禄大夫、南台御史中丞,去世。二儿子石怀都,最初承袭官职为断事官,屡次升迁后任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抚使。孙子哈蓝赤,袭职为断事官。

【篇10】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评价

本次考试考察内容基本能涵盖新课标下全国卷所规定的考点内容。从考点的设置、考察角度和难易安排来说,符合广安市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命题仍然坚持重基础,查能力,跟新高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命题思路。现将如下:

二、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12――15题考查成语、病句、语言连贯

【试题分析】

选择题12:对于成语的把握,区分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三个近义成语。

选择题13:考查语序(定语排序)、成分残缺(宾语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选择题14:语言连贯,体裁是议论文,内容是陆游诗与辛弃疾词的比较。

填空题15:语言连贯。该题结合了图表分析,成都七中一诊模拟题也是采用这种命题方式。内容是分析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病句失分率高,语言连贯题因为对题干中的代词理解有不同,所以失分率也高。

2、文言阅读:选择题:4――6题。7题 翻译题

【试题分析】

断句、文化常识、文段理解三方面进行考查,难度适中,基本体现文本内容的延伸。翻译难度值偏大,得分普遍不高。没有学生得满分。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的翻译能力较半期有所提升,但因得分点过细且命题上有一些硬伤,并且答案有错误,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方式赋分(如语句通顺没给分),所以我们严格按照该题的给分点打分,结果得分也偏低。文化常识的涉及到上学期所学内容,一部分学生由于遗忘而掉分。断句得分率高。

3、诗歌鉴赏。第8、9题,简答题。

【试题分析】

考查课内基本知识及诗歌鉴赏能力,诗歌内容及写作技巧。难度值不高。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该题得分率高,但存在对术语的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另外一些学生错别字多,导致答对而得不了分。

4、社科文阅读。1――3题,选择题。

【试题分析】

文章内容紧扣本学期要求读的名著《红楼梦》。学生理解上不存在问题。但命题思路上与新高题的思路相距较大。

【学生答题情况】

因第一题、第三题命题不严谨,出现多个答案,导致学生出现误判。这题得分率低,第二题得分率高。

5、小说阅读。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了人物形象概括、文章结构(重要句段)的作用、情节的理解分析三个考点。难度难居中。

【学生答题情况】

由于本学期,特别是后半期在着重训练实用类文体,对小说有忽视。再加上没有完全按照全国考卷的结构命制。高考题是小说与实用类文体都命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其一。但这次没有实用类文体,所以学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做题没感觉,特别是情节理解一题,8分,一般只有2分。

6、默写题。共6分。

【试题分析】以第四册宋词为主,另一个为诸子散文。

【学生答题情况】因为是采用理解性默写,所以背得不一定写得准确。另外,错别字特别多,如“须臾”、“酹”,这三个字是错得一踏糊涂。其实这些字在平时学习时已经反复强调过,也多次纠正,但学生仍然犯错,实在叫老师无语。

7、作文。

【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借马云的话,谈欣赏问题。这样已经确定了命题者“三观”的命题方式,是比较陈旧的方式。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较高。本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这个方面。我们平时练得很多,学生也基本上能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立意,作文形式上没有创新。全年级最高58分,最低0分。

【学生答题情况】一是学生审题还存在不少问题,能抓住“欣赏”,但忽略了马云所说欣赏是分两个方面,有各自的前提的。因此欣赏的含义有不同。结果有跑题偏题现象。二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较为普遍。三是很多学生仍然不注重书写,乱涂乱画情况不少。四是立意简单,重视语言华美及运用修辞手法,不善于挖掘生活的深层面,内蕴不够。五是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人云亦云,缺少联系自己生活而生成的独立见解。六是个性作文很少,这也折射出一个教学中强调“范文”的问题。七是表达方法单一,不能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八是部分同学的结构松散,缺乏规范的文章结构。

三、努力方面。

1、狠抓课内文言文基本字词关,做到一一对应,直译为主。

2、诗歌鉴赏注意题目、作者、主旨、背景等,全面把握鉴赏。

3、课内默写错别字的消灭仍任重道远。

4、加强小说、散文的阅读。不能完全被功利意识捆绑。

5、对成语仍然采用蚕食政策,对病句要系统复习与训练。

6、作文方面:

①针对学生基础差,平时教学中得加强。反复练习。

②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要注重大语文教学观,放得开,收得拢,不拘泥于教材,即要有驾驭教材游刃有余的能力,又要有超越教材纵横驰骋的`开拓精神,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要靠教师的解放,只有教师敢走出这一步,才会有学生的作文生命线。

③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读多了自然丰富了内蕴,语感就有了,这样长期坚持,厚积而薄发,效果定斐然。

④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注重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反映生活。

⑤坚决遏止学生“假大空套”式的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最忌无病呻吟。

⑥注重个性化作文培养,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文体形式和语言风格,将佳作之魂魄融于自己的个性之中,一定会出力作。

⑦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需要加强书写训练。

⑧提高课堂效率,珍视学习和生命的每一分钟。尤其是布置作业中的重复训练,劳力而不出效的训练应坚决纠正,从而为学生留出自己的空间。

四、建议。

①友中不仅有他信力,更应该有自信力。相信本年级,相信本校老师的能力。应该有更高质量的试题来对教学进行指导与检测,而不去凑热闹。本学期我们年级所做语文题都无法较好地检测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认真学习课堂知识的积极性。这是值得注意与改进的事。

②采用网上阅卷,才能更好地对各题情况进行分析,真实而详尽的数据是才能发现问题的,由此才能更好指导老师教学。

【篇11】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本次语文考试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客观题为36分,每题3分;主观题为114分。考试的年级平均分为理科90.97分及格率为59.9%,文科为90.87分,及格率为56.77%。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基本达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测目的。现将本次考试总结如下。

一、基础知识部分

字音、病句、句子衔接题正答率较高,而字形和成语题较差。学生对“寥若晨星”不熟悉,对晨和辰两字的字形字义区分不开;而唉声叹气中的唉字也容易和哀混淆。成语题中的“脱颖而出”学生熟悉但对于其使用范围不清晰,造成了误用。

二、阅读题部分

1、小阅读

本次小阅读选择了全国卷二的材料和试题,因而考点设置十分准确,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正答率很高。但是第9小题推断题普遍选错。学生对一些关键词的含义区别不开,“根本原因”错误,而应是“直接原因之一”。推断题应该结合原文,合情合理地进行进行。

2、大阅读

选择材料为季羡林的《雾》,考查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概括主要观点、句子内涵的理解和行文思路的分析。考查难度比较大,侧重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的考查。

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仔细、答题角度失误和要点概括不全、答题不够规范,因而失分较多。并且行文思路题型较为少见,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造成所答非所问。

3、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文言文选择题的最后一道题正答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耳”的含义不能结合具体语境,同时缺乏对古代器物的认知,从而把“钟耳”翻译成了“抓耳挠腮”,造成了答题失误。翻译部分:句子一得分较高,句子二和句子三失分较多。“诸父”“有素”“不才”等词语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内容,许多学生望文生义,字面直译,造成失分。

诗歌鉴赏题的内容概括答得较好;但是鉴赏手法分析题普遍不得分。学生对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了解,同时不清楚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造成了答非所问,模糊笼统,失分严重。

三、语言表达部分

20题  考查对于用词不当的辨析能力,侧重谦敬词的使用和应用文体的措辞问题。难度适中,学生答得比较得心应手。

21题  重组句子  涉及的是句式的变换。反问句的基本格式辨别不清,许多学生重组后变成了病句或者设问句、疑问句。

【篇12】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①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②,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③。”

(选自《静观人生》,有删改)

【注】①留连:留恋不舍。②轧:拥挤。③永劫:佛教中指永无穷尽之时。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圆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在岁月的冲刷下,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渐渐失去了棱角。

B.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的。

C.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又无法挽留。

D.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文学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5.本文围绕“渐”阐发感悟,请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6分)

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引用两处诗句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是错误的。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故汉追及之

B.谓其骑曰亡其两骑耳

C.项王嗔目而叱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愿为诸君快战吾为若德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B.亭长: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C.名、字:“籍”是项羽的名。按照古代称谓习惯,名一般用于自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D.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故又称“江左”。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后来项王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让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能力有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为四队,让他们从四面突围,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B.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意象,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C.下阙词人描写的是眼前边塞的恩怨情恨,表达了征人在外对闺中思妇的怀念。

D.此词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15.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篇13】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家家户户,都有着几扇窗户,窗内闷闷的,但窗外,却吸引着每个人。的确,窗外的新鲜空气,窗外的绿树红花,窗外的鸟叫蝉鸣,无不令人向往。

我喜欢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一切。今天在下雨。蒙蒙小雨,滋润了我的心。雨跳到玻璃上,溅开了一朵美丽的水花。有了一个尝试者,更多的雨滴跳到玻璃上,一朵、两朵……我面带笑容地望着它们,它们注意到了我的注视,友好地向我打招呼。渐渐地,窗外的整面玻璃都被雨花占据了。

我不由自主地打开窗户,伸出手去。雨水跳到我的手掌上,好似青蛙跳到荷叶中央。窗内的世界始终没有窗外好。

外面已是春天,但依然有些冷。

有一些树努力骄傲地挺立在马路边,可惜皱皱巴巴的,毫无生气;也有一些并不艳丽的花朵,蜷缩在暗暗的角落里,卑微可怜。

但是,有一棵枯树,却依然繁华满枝。细碎的小花,点缀着这颗枯树。这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其实仔细看那也是一棵普通的枯树,只不过那上面缠绕着刚刚展开的牵牛花。我见过很多牵牛花,它们匍匐在地,任人践踏。我也见过很多枯树,他们高大粗壮,可惜气数已尽。

而如今这一棵树,用它挺力的身躯支撑住了柔弱的牵牛花,而牵牛花也把自己的美奉献给了树。于是他们的和谐地演绎着这美丽的一幕。

所以冰心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体现在物身上,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

我有些黯然,为什么物懂得和谐相处,而人却不能。

对这个社会,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和谐相处。也许他们早已习惯穿梭在争吵的世界,也许他们早已习惯这样不安的生活。不然,为什么台湾至今都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什么西藏那边总是那么躁动不安?为什么巴以总是冲突不段?还有,为什么我的父母会黑着脸来问我,“你会跟法官说想跟谁”这样的话?

还记得奥运主题曲“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开幕式前被列为“终极悬念”之一的主题歌,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以舒缓而温情的方式,加上天后和大师的完美演绎,让全世界如沐月光清风,在天籁之音中感受“地球村”的和谐之美。

这首简单、纯净、温馨、祥和的曲子,有如母亲的摇篮曲,在浪漫、淡雅的旋律中向世界着传递和平的祈愿,在简单、朴实的歌词中表达了“我和你”“一家人”的共同心愿。

《论语》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古人也有和气生财的说法。

我想诸多冲突的密码在于和谐。

“皆若空游无所依”是鱼与水的和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声与静的和谐。窗外的景象和谐美好,想要窗外的世界,是否要把窗户打开?

要不要打开心中的“窗户”?要不要去容纳人和事?决定权在于自己。尝试着打开心中的窗户,才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绚丽多彩。

【篇14】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是以“欣赏”为话题的议论文。最高分46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38-39分。主要失误在于:审题失误,立意偏离材料,写成了宽容、乐观等;材料选择不当,不合情理,强加因果,知识性错误,材料切入点与中心不一致等;文章缺乏层次感,材料堆砌,内容重复,头重脚轻,结构没有体现出清晰的思路。立意的深度不够,停留在表层,分析的不透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五、调整方向

1、加强双基训练,强化字音字形的练习,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积累。

2、强化答题技巧和答题思路的讲解,力争使学生规范答题。

3、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采取小作文等形式强化审题意识。

【篇15】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邮差长年奔波在荒凉的路上,心情低落到极点,为改变这种境遇,他买野花种子播洒于路,结果收获了季季繁花。一把野花种子,一点想要快乐的心情,竟然让飞扬着尘土的乡村道路成了花的海洋。生活中有多少荒凉的.道路,稍稍用一点心去改造,我们将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

要善于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

“改变你能改变的。”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许多时候困苦在你不设防的时候会不期而至,困难的克服需要假以时日,痛苦烦恼可以因我们的积极“点化”而成“花海”。记住你就是幸福的理由。我们要善于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

善于寻找快乐只需乐观豁达的心境,只有乐观积极才能给我们改造“荒凉”境遇的动力。因癌症去世的陆舆青在《死亡日记》里写到:不用隐讳我的病情,只是命运跟我开了个玩笑。这是何等乐观豁达,有了这份豁达,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不必怨天尤人;有了这份乐观,他给自己找到了笑到最后的理由。困苦不是永恒的,抱着乐观的心态去寻找快乐,我们会将痛苦和不幸点化为快乐。

善于寻找快乐只需从小处着眼。一把花种便可让土路有鲜花护航,可见寻找快乐并不困难,从日常点滴我们便可以收获快乐的种子。独居陋室的刘禹锡是快乐的,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但这足以让他忘却了居室之陋,隔绝了尘世繁杂,苦中作乐。惬意的事情随处可寻,快乐的源泉就在于你用心去挖掘。这生活中的点滴快乐,为他们暂时放下负担、缓解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枯燥的心田会因你用乐观之水灌溉而开满鲜花。找到一切可以快乐的机缘,播下自己喜欢的花种,幸福就在你的手边。

生活本身有许多不如意,种种烦恼与不幸困扰着我们的心,抱怨、等待于事无补。幸福和快乐的天堂,要由自己积极的心态去打造。学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心如意,做啥啥不行,干嘛嘛不成,都不要紧,总有一条自己的路可走,换一种阳光的心态,为自己播撒快乐的种子,生活之路、人生之路,需要你一边走,一边为自己寻找幸福的理由,在你前行的路上,意外的美丽会因你的面向阳光而鲜花满路。

朋友,你是否正走在一条荒凉的乡村道路上?快播下快乐的花种,你也可以点化荒凉成花海,得到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篇16】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孙中山为何斗不过康熙

盛大林

(1)孙中山斗康熙,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别误会,我说的是“戏”。,中央电视台同时推出了两台大戏:一是《孙中山》,一是《康熙王朝》。结果《孙中山》输给了《康熙王朝》,《康熙王朝》的收视率竟高达11%!

(2)同样是一代风云人物,同样曾登上权力顶峰;孙中山距我们不到一百年,而康熙已远去三四百年。按理说,年代近的事情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为什么人们对孙中山如此冷遇,对康熙却如此热烈呢?陶醉于戏中的人们也许无暇考虑这些,而笔者却觉得这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问题。

(3)怀念“辉煌”淡忘“伤痛”也许是个原因吧。是啊,康熙时代的中国是何等的“风光”!康熙大帝君临天下六十年,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威震四海,胡族蛮夷,纷纷来朝。作为“大清帝国”的臣民,当然也是“扬眉吐气”。相比之下,孙中山时代的中国实在是“不堪回首”!积贫积弱,列强欺凌,“大清帝国”,气息奄奄;而后又是军阀割据,混战连连。可怜孙中山,哀民生维艰,悲国运多舛,誓推翻帝制,望民主救国,然谈何容易!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之一,还回忆它作甚!

(4)“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康熙时代虽然也有过几次叛乱,但那是边疆的事,而且为祸不长。沐浴皇恩,百姓终于吃饱了肚子,也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虽然是做奴才,但这奴才却也过得“滋润”。巴望着康熙爷“万岁万岁万万岁”,只指望安安稳稳做奴才。上千年了,习惯了,能永远像这样多好啊!可你孙中山非要“革命”不可,今天这里搞搞暴动,明天那里又搞起义,结果呢?好不容易把皇帝拉下了马,国家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军阀割据,内战频仍。你口口声声搞“民主”,民主在哪里?民主是什么样子?你东躲西藏,出生入死,倒是很辛苦,但何苦来哉?如此乱哄哄,无终日,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我们还不如像当初那样做奴才呢!

(5)其实,孙中山对此了然于胸。他说,“中国百姓并不迫切要求民主自由,因为他们太穷,所以迫切想发财。所以,一些人士争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老百姓无动于衷,胜利了也不激动,失败了也不悲恸。如果有人打土豪分田地,用发财去号召百姓,立即一呼百应。”他还说,“中国人不知民主,只知发财。”

(6)何止那时候如此。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何尝不是如此呢?孙中山至死都没有实现民主的目标,二十世纪的他“输”了。如果他生在二十一世纪会如何呢?至少在“戏”中,他又“输”了,输得一塌糊涂!——一个是拼命地维护封建帝制,一个是玩命地推翻封建专制,该“欣赏”谁?面对这样的抉择,更多的人情不自禁地回到了“康乾盛世”中。

(7)或许有人要说,不就是两部“戏”遭遇不同吗?岂能如此上纲上线!殊不知,社会也是个“大舞台”,看戏也能看出价值取向。从《乾隆皇帝》到《雍正王朝》再到《康熙王朝》,每一个“好皇帝”,都能勾起人们一段“美好的回忆”,都能让众多国人“陶醉”好长时间,直至唱出了让康熙“再活五百年”的赞歌。

(8)“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今天尚且如此,上个世纪的孙中山怎么可能成功呢?“仍须努力”的太多了。而当务之急,莫过于让民众了解什么叫民主什么是专制,让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篇17】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行走于今日之中国,会发现各式各样的标语,骄傲地飞扬在街头巷尾。也许还会有字正腔圆的声音,在公交车内愉快地响起,似乎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认为,这些标语并没有那么必要。或者说,到了它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标语提示人们讲究文明,爱护环境,能够改善国民素质,又有什么不好呢?

这样当然很好。可遗憾的是,事实确实如此吗?

许多人谈及今日之中国,言必称“蓬勃发展”或“源远流长”,给人以“天朝上国”歌舞升平之感,可是我不知道在经济繁荣的今天,为什么在那石灰涂抹的断壁残垣之下,是衣服更加支离破碎的小孩子,与身后枯笔飞白的“要想富,先修路”撞了一个满怀。我不知道在我泱泱华夏的悠久历史中,又会有多少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君子”,在“请为特需乘客让座”的呼唤声中,依然对白发苍苍的老人视而不见。

今日之中国,或许正如昨日之台湾。我仿佛听到著名作家龙应台先生,在面对台北街头专横跋扈的标语时的呐喊:“你几时在行色匆匆之余,停下脚步来思索“民主、伦理、科学”?这些不痛不痒、老生常谈的标语口号又有什么潜移默化的效果呢?中国人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标语的泛滥只是一个表征。”这样的高声疾呼,实在是可怕得令人心悸的,因为它仿佛一针见血,径直刺穿了我们全部的伪装。

今日之中国,仿佛正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物欲横流的小时代。除了流于形式的标语,我更害怕冠冕堂皇的雕像和广场。我不知道它们对于思想开放行为前卫的人们有什么作用,却让我想起了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不久却身陷囹圄的官员,我仿佛看到夙兴夜寐的打工妹和身体佝偻的老大爷手中辛苦积攒的褶皱破损的血汗钱,正如水银泻地似的流走,不知流入了谁的腰包。

在当今的小时代,有大数据,有大事件,还有大标语,可我总是认为,中国还应当涌现出更多大写的人,真正道德高尚的人。他们也许默默无闻,从不宣扬自己的成绩,可是他们为了祖国无私地奉献,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说,标语的本意固然是好的,但只有仰望星空的雄心,却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无论是多么宏大的事情,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与其说保护地球家园需要建设节约资源型社会,或是挂起“消除脏乱、人人有责”的条幅,不如珍惜盘中的饭菜,仔细地关好水龙头,回家认真地打扫庭院。每个人都坚持这样做,我们的环境就一定会一天天地变好。但无论怎样,只靠几句豪情壮志的口号,几行苍白无力的标语,恐怕还不够。

【篇18】高二语文试卷作文

Ⅰ阅读题(共78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当代新道家”

自1991年董光璧先生提出“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后,至今已20余年,但是,总体上看,“当代新道家”仍停留在应该如何去构建的设想和争论中,一个真正的理论体系并没有构建起来。

构建当代新道家是时代的需求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礼乐文明危机的反思有益于今人克服工业文明的危机,而克治现代文明危机则是构建当代新道家思想的目的。当代新道家思想应包含以下内容:道论、德论、-价值学说、修养论与境界论、社会和国家管理学说、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思想。

“道论”是当代新道家的理论基础。从宇宙论的视角看,“道”有宇宙本原、宇宙本体、宇宙之原初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天地万物的总理四种含义,而当代新道家要发扬的是以“道”为理(规律、法则)之义,深入研究客观世界的道与理以指导人的行为,杜绝主观妄为。

“德”论(性论)关涉万事万物的性质和本性尤其是人性问题。事物皆有共性和个性,事物的最一般共性由“道”决定,事物的个性由“分理”“殊理”决定。所以德论(性论)与道(理)论紧密联系,是建立在道(理)论基础上的二级基础理论。不同于儒家从-的角度围绕善和恶讨论人性,道家论人性以真伪为标准。“真性”是人的自然质朴之性;“伪性”通过人为故意而成。道家主张抛弃“伪性”,回到敦厚朴实、谦虚处下、少私寡欲的“真性”。

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价值学说是建立在“德”论(性论)基础上的。当代新道家-价值观的核心是倡导“回归自然、回归朴实、回归和谐”的“三回归”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道德规范指导人的行为,凸显了儒道互补的特点,认为要把儒家的仁礼教化建立在道家所倡导的自然质朴的人性之上,以防治儒家仁、礼文明的异化。

当代新道家的修养学说包括道德修养和心理修养两个方面,因而也就相应地指向两种境界。道家的“减法”要克服私心、贪欲、名利、权势、虚假的仁礼说教而树立起敦厚朴实的道德品性,是先破后立;儒家的“加法”强调立志、好学、力行、自省与慎独,是立中有破。道德修养是破私立公的过程,大公无私是境界。老子的主静思想和庄子的超越思想以及“心斋”“坐忘”等功夫可指导心理修养。通过这些功夫,人们可以保持心态的宁静和谐,不为外物所牵累,而这也是人们认识道与理的必要的心理条件,是获得精神自由的重要途径。心理修养的境界是“无我”的空灵境界,是最虚静、最愉悦的至乐境界。

当代新道家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与世界全面实现和谐的新秩序,这就是世界大同。在传统道家那里,一方面,老子主张的“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已包含让万物自由发展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子的“无为而治”、黄老学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治国思想,对治平天下、达致社会和谐作了阐说。可以说,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和谐是道家哲学的两大主题,也是传统道家和当代新道家的共同追求。

1.下列关于“当代新道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新道家思想内容丰富,与传统道家一样,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关注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B.当代新道家仍是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基本思想,构建目的是克制现代文明危机,实现和谐发展。

C.当代新道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回归自然、回归朴实、回归和谐,这“三回归”可防治儒家的仁礼教化被异化。

D.当代新道家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和谐,这符合时代需要,也符合民族复兴的需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新道家虽以道论为理论基础,但发扬的不是道论的本源之义,而是以道为理之义,探究客观世界的道与理。

B.儒家总是围绕善与恶讨论人性,道家则是围绕真与伪讨论人性。道家认为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只有真伪之别。

C.当代新道家个人修养注重道德与心理修养。道德修养追求的境界是大公无私,心理修养的境界是忘我。

D.“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说的是顺其自然,让万物自由发展;无为而治、君无为而臣有为,阐述了治国方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已提出20余年,仍然没有构建起真正的理论体系。但是,仍停留在应该如何去构建的设想和争论中。

B.与传统道家相比,新道家的“新”主要体现在以道论和德论为基础,为应对文明危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想指导。

C.道家认为“真”是人的本性,道家的道德修养就是去伪存真,是做“减法”,儒家的道德修养强调向善,是做“加法”。

D.构建当代新道家有利于指导人的行为,减少行为的冲动性和盲目性,有礼有节地改造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五年,署两江总督。劾南河工员庄刚、刘普等侵渔舞弊,莫澐于任所设店肆运货至工居奇网利,并治如律。扬州关溢额税银不入私,尽以报解;覈减两籓司耗羡闲款,实存银数报部,并下部议行。六年,疏请浚筑毛城铺以下河道堤岸、上游永城洪河、下游萧、砀境内河堰,并借帑举工,分五年计亩征还,允之。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清史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殚心民事殚心:竭尽心力。B.京漕积习相因积习:长久的习惯。

C.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故事:以前事情。D.君方畏戒之不暇不暇:来不及。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B.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C.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D.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岳起,初任地方官,便因前任官员贪黩而将官府房屋、器物洗刷一番,以示不与贪官同流合污。即使当了巡抚,也仍然是“清介自矢”,官府僮仆仅数人,出入从不前呼后拥,更不用侍从骑车。

B.嘉庆四年,特起用岳起为山东布政使。不久,提升为江苏巡抚。他禁止歌姬舞女游船卖唱,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苏州奢侈的风俗为之一变。

C.嘉庆五年,岳起代理两江总督。他-南河工程官员庄刚、刘普、莫澐等侵吞公款,营私舞弊。上疏申请疏通、修筑拦河堰,并借公款动工,分五年摊入地亩征收偿还,皇上批准了这一意见。

D.岳起调入京城后,不置邸舍,以致最终死于寺庙。身居督抚高位,死后竟没有什么家产。他要求属吏极为严格,不许属下鱼肉百姓。他“殚心民事”,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了几件实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2)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成彦雄

大夫①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注:①相传秦始皇登泰山避雨于这株松树下,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

8.这两首诗都以“松树”为吟咏对象,简析两首诗中的“松树”有何不同?(4分)

9.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3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错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1)老杜之诗,晚年愈工,特别是是流传后世的写景名句,常以大气磅礴之语来描写景物,如《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夜书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典故,在不同作品中使用,表达的用意也不太相同。如“诸葛亮”的典故,在《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的是英雄事业未竟,令人唏嘘不已的慨叹;而在《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的却是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3)诗词中的抒情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如《一剪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直抒胸臆,写出愁意之深之浓之重,挥抹不去。而《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以自然景物的永恒和无情,含蓄蕴藉地写出沉重的亡国之痛。

三、实用类作品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国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宫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上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2)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6分)

(3)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6分)

(4)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满花香的所在”?请联系文本与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Ⅱ表达题(共42分)

四.语言表达(12分)

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A.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B.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电影当然要讲究宣传造势,但是否能真正赢得观众,不是由包装决定的,而是要看作品的内容和演员的演技。

D.面对大量的基金产品,从近年的投资结果来看,不但“自助式”投资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且还会导致严重亏损。

14.把下列句子组成意连贯的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量十分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

①均呈深黑色②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

②体长1米左右④其他与雌鹳一样

⑤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⑥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A.③②⑤④①⑥B.③⑤②④①⑥C.③⑤④②①⑥D.③⑤④①②⑥

五、写作(3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300——4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宋代大儒程颢说:“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天理良心”,成为中国人千年来恪守的做人准则;“丧尽天良”,则成为民间社会谴责穷凶极恶者的首选贬义词。

社会的良心,是浊世泥流中的一眼清亮山泉,是精神沙漠中的人文绿洲,是昏昏长夜里唯有的一声有骨质的呐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卷作文范文十八篇

http://m.ycyggz.com/gaoer/131984/


推荐访问:
高考资讯
高考报考
高考备考
资源库
试题库
院校库
高一
高二
高三
各省高考
热门推荐